柬埔寨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无力投入,农业仍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中柬农业合作从本世纪初开始起步,曲折中缓慢向前推进。随着中柬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立,中柬农业合作的互补性愈发明显,发展空间很大。
一、柬农业发展现状
柬是传统农业国,全国1400万人口中的80%以务农为生。全国可耕地面积约67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48公顷。由于多年战乱及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很低,生产力低下,农业仍处于粗放式、广种薄收和“靠天吃饭”的落后局面。目前实际耕种面积约355万公顷,尚有近半可耕地闲置。柬农作物以水稻、木薯、天然橡胶为主,另还有热带水果、腰果、玉米、黄豆、芝麻、花生、甘蔗、烟叶等少量经济作物。
2010年,柬农业同比增长4%,产值占GDP的33.5%,对全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5%。稻谷种植面积为279.6万公顷(其中雨季为239.1万公顷,旱季为40.5万公顷)。受水灾、旱灾和虫灾影响的面积约2.1万公顷,实际收获面积277.7万公顷。全年稻谷总产量825万吨(其中雨季产量655万吨,旱季87.3万吨),平均单产为每公顷2.97吨。剩余稻谷390万吨,相当于250万吨大米。木薯种植面积20.6万公顷,产量378万吨。橡胶种植面积18万公顷,可收获面积4万公顷,产量4.2万吨。
其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
种类 2009年 2010年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玉米
221287 924026 213622 773269
蔬菜 50278 322731 52732 376546
绿豆 49599 44614 69206 71526
黄豆 96388 137275 103198
156589
芝麻 43206 34536 48299 29916
烟草 347 478 594
261
甘蔗 13533 350155 17207 365555
花生 16474 21812
20041 21957
柬出口产品的90%是成衣和鞋,其余为少量农产品。2010年,柬大米出口4.5万吨,橡胶出口3万吨,另有腰果、芝麻、绿豆、棕榈油、烟草等少量出口。
二、柬利用外资发展农业情况及相关政策
由于柬农业基础差、财政投入有限,因此,柬政府对农业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各个环节,均欢迎外来投资。截至2010年底,柬政府累计批准农业投资项目156个。其中,外商独资项目55个,合资项目62个。越南独资开展25个农业项目,协议投资4.87亿美元;中国在柬独资开展19个农业项目,协议投资4.23亿美元;另外,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美国等国对柬农业投入也较多。
发展农业是柬政府“四角战略”中的第一个角。为吸引更多外资发展本国农业,柬《投资法》中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开发项目,如种植1000公顷以上的稻谷、500公顷以上的经济作物、50公顷以上的蔬菜等均给予支持和优惠待遇。主要鼓励措施有:项目实施后,从首个盈利年份起,可免征盈利税的时间最长为8年;如连续亏损则被准许免征税。如果投资者将其盈利用于再投资,可免征盈利税。政府只征收纯盈利税,税率为9%。分配投资盈利,不管是转移到国外,还是在柬国内分配,均不征税。对投资项目需进口的建筑材料、生产资料、各种物资、半成品、原材料及所需零配件,均可获得100%免征关税及其他赋税,前提是该项目产品的80%必须出口。
根据柬宪法和土地法等法律规定,用于投资的土地所有权,必须由柬籍自然人或法人投资者(柬资占51%以上)所有。2005年底,柬政府颁布“经济土地特许权法令”,外来投资者可通过长期租赁的方式使用土地,最长租期为70—99年,期满可申请继续租赁。为有效管理土地,政府一般批准的农业投资项目均在1万公顷以内。该法令极大地吸引了外国投资对其农业领域的投入。2001-2005年,外资在柬农业领域投资年均不超过5000万美元。2006—2007年,投资连续两年超过3.5亿美元,主要来自越南、中国、泰国、韩国和美国,利用经济特许地种植木薯、花生和甘蔗等经济作物。
大米被誉为柬埔寨的“白金”。为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提高大米加工能力(目前泰国、越南米商在柬大规模收购稻谷,在各自国内加工后以泰国、越南大米品牌出口),2010年8月17日,柬政府颁布《促进稻谷生产和大米出口政策》,旨在将柬打造成国际市场上主要的大米出口国,力争到2015年在保证国内消费的基础上有400万吨以上的剩余稻谷,并有至少100万吨大米可供出口。此外,由于国际市场上橡胶、木薯价格的不断攀升,柬政府积极扩大种植面积,欢迎外资投资种植和加工。
三、中柬农业合作现状及困难
中柬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两国间的农业合作。2000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柬时,双方签署《中柬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访柬时,农业被确定为两国重点合作的三大领域之一;2010年3月回良玉副总理访柬时,两国签署加强中柬农业合作的协议。柬首相洪森及柬政府各级官员都在不同场合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投资柬农业领域。
(一)中柬农业合作现状
近年来,我企业与柬在农业领域合作的尝试很多,但是成功案例较少。中国海外经济合作公司、中国农垦集团、广西北海外经公司等企业曾先后在柬投入一定资金,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包括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家畜养殖等;湖南企业也在柬试种了我优质杂交稻;还有一些企业来柬探讨种植木薯、橡胶、麻枫树、蓖麻、甘蔗、棉花、哈密瓜及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的可能性,但都处于探索阶段。据柬农林渔业部统计,目前我在柬从事农业开发的企业有20余家,主要是通过并购当地公司或租赁政府经济特许土地进行橡胶、木薯、经济林木和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加工。
(二)我企业在柬开展农业合作遇到的困难
1、土地纠纷时有发生。由于战后遗留土地分配和产权问题,柬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土地产权管理上时常出现分歧,目前仍有较多土地纠纷。我部分企业在立项前对开发用地的产权归属掌握不清,造成企业实施项目时障碍重重,部分项目甚至搁浅。
2、基础设施落后。柬气候旱雨季分明。由于水利灌溉设施落后,雨季时因雨量过大而淹没农田,旱季时因远离水源而大片荒芜。据柬水资源与气象部统计,目前的水利灌溉系统仅能为48%的农民提供充足的农用水。此外,电力成本过高也对我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造成较大困难。
3、融资成本较高。因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高,企业融资困难,后续资金投入跟不上,影响项目运作。柬国内农业贷款成本高,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的年利率多在20%甚至30%以上。
4、贸易便利化程度低:柬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公路、铁路、港口、仓储能力较差,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公路国道仅相当于我国三级路的水平,乡村公路多为土路,雨季路面泥泞,车辆运输困难。
四、加快发展中柬农业合作的建议
中柬系友好近邻,两国农业合作互补性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积极推动我企业来柬在农业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一)推动在柬设立农业示范中心和生产基地。积极鼓励我有条件的农业企业来柬设立农业示范中心和生产基地,利用我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和先进农用机械设备,带动当地农民在水稻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上采用新技术,转变种植方式,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推动中柬农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有实力的企业投资柬农产品加工领域。鉴于柬实际情况,我企业可在柬投资种植木薯、橡胶以及其它经济作物。积极推动我有实力的企业来柬投资建设粮库、碾米厂以及其它农产品加工厂,这将是近期最能体现两国农业合作互利共赢的最佳领域。
(三)帮助柬政府提高农产品检验检疫水平。柬缺乏必要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技术和设备,我可考虑帮助其建设农产品实验室、提供相关设备、开展检验检疫方面的人力资源培训。